包鋼“鐵人” 1958年6月14日,包鋼一號高爐開工建設。首先開始的是基礎澆灌工程,需要澆灌混凝土1740立方米,澆注38層,每層澆注時間不得超過1個半小時,工程質(zhì)量要求非常嚴格。 下午2時,高爐澆灌工程總指揮劉力子下達了全面投入戰(zhàn)斗的命令。頃刻間,震動器發(fā)出驚天動地的吼聲,各種運輸工具穿梭往來,一車車混凝土被傾注進地基,整個工地熱火朝天。 夜晚,工地上燈火通明,震動器的聲音和澆灌混凝土的聲音打破了草原夜空的寂靜,不絕于耳。運送混凝土的翻斗汽車,燈光如炬,穿梭不停。人們只有一個信念:要堅決完成甚至提前完成任務。一公司青年戰(zhàn)斗隊的隊員,負責三、四區(qū)的頭班任務,連續(xù)干了八小時,仍不愿下火線。機運公司的汽車司機也不甘落后,攪拌站攪拌多少,他們就拉運多少,讓運到哪里就運到哪里。533號汽車司機趙慶生,跑得穩(wěn)、拉得快,別人運四車,他已運完了五車。河東站貨運隊的司機和修理組的同志本來已經(jīng)下班了,又返回工地,不到1小時就裝卸了20多噸水泥。工地炊事房的全體同志,從凌晨3點開始工作,一直堅持了兩天一夜,他們說:“這是過去沒有過的大喜事,是為了建設我國最大的高爐,我們決不能歇班。”他們每隔四小時開一次飯,飯熱菜香,工人們都很滿意。電氣維護組本來分三個組三倒班,但是大家一直都堅持在現(xiàn)場,沒有一個休息的。他們說:“休息就是下戰(zhàn)場,我們?nèi)恳话囗數(shù)降?,哪兒有活到哪里,保證照明不出事故?!痹ɑ炷劣深A制廠拉到高爐工地的運行時間為18分鐘,但由于預制廠全力以赴,車到即裝,使每次單車運行時間縮短了8分鐘。使用手推車的工人咬緊牙關,跑步運送,人歇車不歇,大大提高了工速。在整個澆灌過程中,各單位的領導干部都參加了跟班勞動,有的一直堅持到澆灌完畢。 特別令人感動的是,6月14日夜間發(fā)生了一次停電事故,震動器全部停止工作,水泥不能澆灌,工程陷入停滯。關鍵時刻,工人們做出了和“鐵人”王進喜同樣的選擇,紛紛自發(fā)跳下地槽,用手攪、用腳踏、用身體代替震動器,保證工序不中斷,澆灌工程得以順利進行。后來,這件事受到了冶金工業(yè)部全國通報表揚。